郑报融媒代表河南参与新华社跨媒体、跨区域“一带一路”大型新闻直播

2017-05-10 14:54:52

郑报融媒记者 谷长乐 洛阳晚报记者 潘立阁 


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,新华社依托“现场云”全国服务平台,携手四川日报、海南日报、郑州报业集团等15个省区市的17家地方主流媒体,围绕“‘一带一路’,我们同行动”这一主题,开展跨媒体、跨区域大型联合新闻直播报道,充分展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这些地区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出成就。直播从5月10日持续到13日,共计投入逾300名采编人员,采访90余个点位,报道将在100多个终端和渠道上进行联合展示。

13日下午,作为率先在全国实施媒体融合的郑州报业集团郑报融媒,将携手洛阳晚报,代表河南参与新华社跨媒体、跨区域“一带一路”大型联合新闻直播,本次直播是在新华社的统一策划下,通过现场云直播平台,从古至今、全方位地展现河南在“一带一路”中的角色和作用,探寻河南郑洛两地在“一带一路”中的使命。

郑州 “百米冲刺”开启新一轮跨越发展

作为亚欧大通道重要枢纽的郑州,是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,在中原经济区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、中原城市群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河南自贸区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下,进军国际化通道越来越宽,郑州正以“百米冲刺”之势开启新一轮跨越发展,在国家“一带一路”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
谈起“丝绸之路”是必定离不开河南的,河南省博物院、洛阳博物馆、定鼎门遗址的汉唐文物就像历史的见证者,见证着古代丝绸之路曾经的繁忙,见证着汉唐盛世的辉煌,见证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新篇章。

丝绸之路经济带,郑州更不能缺席。郑州,一座机会之城,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中国首个“米”字形高铁的交会地,“一带一路”的节点城市,在国家十三五的发展规划中承东启西、贯通南北。

郑州借助飞驰在“一带一路”的郑欧班列,借助翱翔在“空中丝绸之路”的国际货运航班,借助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,借助河南自贸区的政策红利、开放东风,不但积极引进来,更大胆地走出去,商贸、文化、旅游、体育等各类交流日益丰富,通过各种渠道与国际接轨,学经验、谈合作、签合约,在世界舞台上的风采愈发精彩和自信。

郑州,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日新月异的速度、奔跑的姿势,向着国家中心城市昂首迈进。13日下午,跟随郑报融媒直播镜头一起看看郑州的新姿态。

洛阳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重铸辉煌

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从夏代到北宋,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。而“千年帝都”洛阳长期是我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的中心。

2014年6月22日,丝绸之路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洛阳的汉魏洛阳城遗址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、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三个遗产点入选其中。

洛阳定鼎门

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,洛阳历史上的辉煌同丝绸之路密切相关。

东汉时,班超投笔从戎、击溃匈奴,他苦心经营西域,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,让东西商队往来无阻。隋唐时,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在洛阳交汇,满载着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的商队从洛阳出发,走向遥远的中亚、中东乃至地中海沿岸。

一千多年后的今天,昔日丝绸之路东起点的洛阳,又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、科研基地。在国家层面的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”中,洛阳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,洛阳再次迎来重铸城市辉煌的机遇。

一拖集团、中信重工等企业的产品,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实惠的价格在沿线国家广受欢迎。安帕铁路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互联互通合作的示范性项目,被列为乌兹别克斯坦的“总统一号工程”。其中有着“中亚第一长隧道”之称的卡姆奇克隧道段,是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网全线的咽喉所在,打通这条隧道的企业正是位于洛阳的中铁隧道集团……

在国家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背景下,郑州和洛阳这两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,也会为新丝绸之路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全媒体“现场云”报道 我们在行动

据悉,郑报融媒共派出40余名采编以及技术人员,从四个板块,分兵十余路探寻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河南使命。启用众多新型设备,高清信号直播机、4K摄像机、手持云台、无人机等多种最新数字设备进行全媒体直播。直播地点涉及郑报融媒直播间、河南博物院、洛阳博物馆、洛阳丝绸之路遗址、宇通集团、郑州富士康厂区、洛阳第一拖拉机厂、洛阳唐三彩生产基地、郑州海关、郑欧班列郑州中心站、郑州新郑机场、中大门等。

此次参与新华社联播的媒体均采用“现场云”技术进行直播。“现场云”基于“现场新闻”技术平台,向全国新闻媒体开放“现场新闻”功能应用,提供“一站式”整体解决方案。通过“现场云”系统,记者只需一台手机就可实现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,后方编辑部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,从而大大增强报道全时性和即时性。

郑报融媒在本次报道将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互动,宣传报道重点从纸端向“指端”、移动端转移。

在数字化直播的同时,记者将根据实时生成的素材进行二次加工,形成面向报纸、电视台、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文字、视频、音频报道。

“现场云”不同于一般的视频直播工具,除了能实时提供多线路信号自由切换的视频直播流外,还能把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报道纳入直播中,只要记者还在现场,用户就能刷不停,真正地把新闻现场更加全面、直观、真实地呈现在用户眼前。


统筹 曹杰

编辑 薛璐